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長周青鵬教授緻開幕詞,在充分肯定了當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育教學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發掘“形勢與政策”課程新形式的要求。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形勢與政策”課程組全體教師以及相關專業教師聽取了報告。
劉清教授從四個方面為師生們解讀了大别山紅旗不倒:
一是大别山的地理環境與民情,這是誕生紅色文化的基礎。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中國的紅色文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曆史階段都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大别山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紅色革命聖地,有着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無論是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的黃麻起義、商南起義等,還是抗日戰争時期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五師轉戰敵後的大江南北,乃至解放戰争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她為中國革命和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革命曆史中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和地位。鄂豫皖根據地被稱為“紅軍的故鄉”、“将軍的搖籃”。大别山被稱為楚頭吳尾之地,這裡有着濃厚悠久的曆史文化底蘊,是中原文化與南方的荊楚文化、吳越文化的交融地,英雄輩出,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勤勞,重教崇文,也敢于抗争。
二是大别山紅旗不倒的革命精神。大别山軍民在極端艱難的環境裡,英勇奮鬥,前仆後繼,以巨大的流血犧牲,赢得了大别山紅旗不倒的曆史地位,為建立新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無論是在建黨時期和大革命時期的星火燎原,還是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的武裝割據,無論是反抗外來壓迫的浴血奮戰,還是沖破黑暗迎來勝利曙光,大别山軍民都塑造了紅旗不倒的革命精神,湧現并造就了陳潭秋、林育南、許繼慎、易宗邦、汪厚之、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等曆史人物的偉大事業和偉大功績。
三是大别山紅旗不倒的諸多因素。劉清教授認為,大别山之所以紅旗不倒,有四個方面主要因素。始終堅持共産黨的正确領導是大别山紅旗不倒的決定因素;始終堅持武裝割據是大别山紅旗不倒的可靠基礎;始終依靠人民群衆是大别山紅旗不倒的力量源泉;始終貫徹正确的路線方針是大别山紅旗不倒的必要條件。
四是大别山紅旗不倒的意義。大别山紅旗不倒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中國革命曆史進程中,長期堅持大别山戰略區的革命鬥争,有力地打擊和牽制了敵人的有生力量,配合和支援了全國其他根據地、解放區的革命鬥争。長期堅持大别山戰略區的革命鬥争,為人民解放軍逐鹿中原、進軍江南提供了有力保障,加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大别山戰略區是中國共産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重要區域,在長期的革命鬥争中,大别山區的黨組織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大别山戰略區是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的重要誕生地和兵源區,在長期的革命鬥争中,為中國革命源源不斷地輸送着革命力量。
劉清教授認為:大别山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英勇奮鬥,前赴後繼,以巨大的流血犧牲,赢得了“大别山紅旗不倒”的曆史地位,為建立新中國所作出重要貢獻。大别山的革命鬥争史、大别山革命遺迹,以及今天大别山地區的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都成為紅色文化的組成部分。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為中華民族的複興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紅色文化在今天就是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傳達文化正能量,弘揚文化主旋律,紅色文化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精神動力。經過近百年的建設發展,紅色文化已經形成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中華民族要強基固本、實現民族偉大複興,就需要将各種優秀文化整合起來。
巍巍大别山,紅旗永不倒,革命精神傳後人;中國新時代,實現中國夢,繼往開來向複興。本次報告會是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八支隊伍上講台的重要舉措,正值2018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師生學習紅色文化正當其時。報告會圓滿舉行,師生共飨了一場紅色文化大宴,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真學、真信、真懂、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