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發言中,首先,李金奇副書記介紹了我校“紅色薪傳”黨建品牌的形成過程。他指出:我校地處革命老區黃岡,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滞後,學校辦學并不具備區位優勢,如何才能将學校辦好一直是學校領導想解決而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随着學校申報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成功和“大别山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學校黨建品牌的建設思路逐漸清晰起來。加強對大别山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設,積極謀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及音樂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等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兩個學科的發展,建立“紅薪網”,策劃建設“黃岡紅色資源展示館”,編排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紅色薪傳”,經過不斷的提煉和反複的打磨,最終形成了“紅色薪傳”黨建品牌。其次,李金奇副書記闡述了我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目标定位。我校的紅色文化育人的目标定位,就是将“十個一”的“紅色薪傳”黨建品牌與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應用型大學、服務黃岡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等結合起來,最終達到将“紅色薪傳”黨建品牌落實到辦學育人的全過程的目的。再次,李金奇副書記介紹了我校利用思政課主渠道和第二課堂進行紅色文化育人的主要舉措,主要包括将學校、學院、課程組、教師及學生等“五主體”組織起來制定教學改革總體方案,通過在校内創建紅色資源展示館、編寫紅色輔助教材、共建紅色基地、編排紅色劇目、組建校外紅色文化教學團隊等途徑,圍繞紅色文化的高效利用集中發力用力,在課堂教學中實行目标教學法、專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滲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搭建實踐教學平台,推行征文、調研報告、體驗式教學、紅色講壇、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等務實性改革舉措,組織學生觀看《紅色薪傳》《洪湖赤衛隊》《紅色娘子軍》《大别山母親》等紅色劇目,撰寫心得體會,組織青馬班學生到紅安、河南新縣、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安徽金寨革命博物館等地進行研修,撰寫研修報告,以院系為單位組織不同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到紅色基地走訪、拜訪老紅軍及革命先驅後代,制作紅色微視頻,提交實踐報告。舉辦紀念五四運動的大型晚會和紀念一二·九運動的詩歌朗誦大賽,以革命先驅為原型,編排《八女投江》舞台劇等。最後,李金奇副書記概括了我校紅色文化育人的主要成效,主要體現在較好地解決了紅色文化“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路徑保障問題,凸顯了黃岡地域紅色文化及其高效利用,思政課圍繞《紅色薪傳》開展系列育人活動促成了紅色文化實踐育人的活動品牌與良好氛圍的形成,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将學習紅色曆史、思考紅色文化與踐行紅色精神統一起來,推動了以傳承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的大力開展,湧現出許多先進集體與個人,既增強了思政課的實效性,又實現了培育與踐行的統一。對于入選湖北省示範思政課教學基地,李金奇副書記表示,我們一定嚴格按照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的建設标準和思政課示範教學基地的要求,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同時要繼續打好紅色文化這張牌,力争實現我校的特色發展。
李金奇副書記發言結束後,與會代表一同觀賞了“武漢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2.0”啟動儀式及介紹短片,大會最後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校工委書記王豔玲作重要講話。